他说:这儿像家,我爸在这儿我才觉得安心

2021-04-28 14:59老年医学中心

 两次共送来四面锦旗,是怎样的医患之情让家属即使出院半个月还要专程赶往医院送锦旗?

偶然会诊收获的“忠实粉丝”

谁说只有银幕上的大明星才有粉丝,这不,老年医学中心一病区的伍小桃医生就有这样一位铁杆粉丝。他们的故事还得让我们回到2019年。

82岁的李爷爷,身患多种疾病已卧床两年多,照护的重担落在了大儿子的身上,一年365天,几乎300天都是在医院度过的,虽有些退休金,但长期的医治也让这个家庭感受到了满满的压力。

在继续救治还是放弃的两难决择中,他们迎来了“鱼和熊掌兼得”的选择。而这一切的改变者就是——伍小桃医生。因为一次会诊,他们成为了最信任的医患。

伍老师结合着病情与费用,为他们不断调整优化治疗方案,最终确定诊疗计划,在相处中,李爷爷一家完全被伍老师的付出与真诚所打动,随时电话沟通,每天都会来病房看望并了解病情,随时为患者解答就医疑惑,随时帮忙联系沟通……从此,便印证了那句“天涯海角,我们都要追随”,虽说是一句打趣的话,但实际也是这样做了,自此,只要李爷爷身体不适,伍老师便成了唯一的医者。

从一个人的铁粉变为一个团队的铁粉

从一个人的铁粉变为一个团队的铁粉,需要什么?

李爷爷因为着凉导致肺部感染,痰液增多,无法咳出,这时,“忠实铁粉”李叔叔的电话响起了,在简单了解病情后,伍老师为其联系了救护车并帮忙办理了入院手续。用李叔叔的话来说就是,“环境好,人文更好,气垫床、监护仪、吸痰器早早的就准备齐全了,一个字,安心!”

住院期间,也常经历一些抢救风波,还好,我们一起扛过了。每天张小芳主任都会带领医生们查房,听诊肺部情况,关注病情的同时,也会了解家属的想法;因病情危重,医生们也常常陪同外出检查;治疗上有疑问、有病情新变化随时都会与家属交流沟通。因咳嗽乏力,护理团队会不分昼夜的为其吸痰,每天定时2小时一次的翻身、拍背,从细微的血管进行穿刺补液……终于,在老年医学中心一病区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下,李爷爷肺部感染好转了。周彬主任和张小芳主任常说:“治疗不难,难的是沟通,患者将最重要的东西托付于我们,我们有责任让其安心,要做到想患者之想,急患者之急,医患从不是对立的,相反,我们更像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共御敌军。”

我们眼中的“百变大侠”

李叔叔是个“百变大侠”。时而是爽朗的大喇叭,时而是未长大的孩童,时而又是热心的“马大姐”,常常是我们工作的开心果。

每天唤起我们精气神的不是别的,就是他那“秋秋,香香,秀秀,来上班啦”的招呼声,接着便是“哟,杨领导来啦”“安老师,梁老师吃了吗”,至今我们都还没有弄明白,为何我们都捂得如此严实,他仍能正确的喊出我们每个人。

李爷爷有时也会调皮的抠抠手,动动指尖氧饱和的探头,这时,李叔叔总会靠在他耳边说“不要乱动了,拿针的来逮你了”,“又在说我们的坏话吗”,接着他便是一阵笑嘻嘻。当我们收治新病人来不及时,他总会出现,帮我们抱被子等物品,当我们一个人更换出院病人的床单被套时,他又主动现身,每当说不必时,他总是笑着一句带过的说“你们挺辛苦的”。我想,那时候的他应该把我们都当做家人了吧!

日常小趣

在我的印象里,李爷爷虽无法言语,不能动弹,但他圆圆的眼睛滴溜溜的,着实可爱,他最大的喜好就是看小电视里的春晚。这是李叔叔专门买的小播放器,里面收集了每年的春晚节目,有时听着电视里播放的《难忘今宵》,我也总爱附和几句,然后问“李爷爷,我唱的好听不?”虽然得不到回应,但我也会笑着哈哈地离开病房。

李叔叔总爱违反科室规定,我们一不注意就将病房的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挨着李爷爷一起进入梦乡。他将头靠在李爷爷的肩头,那时的他们在想些什么呢?是儿时父亲牵着他玩耍的场景,还是成长中被责骂的场景呢?无论是什么,那一刻,李爷爷肯定是幸福的,因为“你的儿时有我作陪,我的老时有你相伴”。

说再见

出院的日子很快也来了,印象里笑脸盈盈,爽朗的李叔叔却也不笑了,脸上尽显失落与不舍。他说:“这儿就像家一样,你们每个人都像家人一样,很温暖,很亲切,很多人都不想来医院,但是我不想走,因为我觉得我爸在这儿我才觉得安心。”出院当天,李叔叔为老年医学中心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送来一面锦旗,时隔半月,李叔叔携家人为老年医学中心一病区的张小芳主任、伍小桃医生、杨礼护士长分别又送来三面锦旗。或许,在我们心中,治愈患者,温暖患者是我们的本职,但是在他们心中,我们的爱和包容是特别的给予。

“哈哈,一个月不见,我们又来啦,”咦,这么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咳,铁粉又来了!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