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频发?流感季来袭,这些关键要点家长必知!
2024-12-04 09:11儿科 陈鸿羽
随着气温骤降,儿童发热患者逐渐增多,其中不少是由流感引起的。小朋友们反复高热,口服退热药效果不理想,还伴有寒颤、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这可急坏了家长们。那么,流感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上半年感染过的孩子还会再次中招?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流感,并学习如何应对儿童发热。
一、认识流感
全名: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分类:流感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它们会变异,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易感人群:儿童普遍易感,秋冬季为高发季节,罹患率为20%-39%,高流行季节年感染率可达50%左右。5岁以下儿童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二、流感的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三、重症流感的表现
若有以下情况之一,可能是重症流感,需要尽快就医:
● 持续高热超过3天,伴有剧烈咳嗽、脓痰、血痰或胸痛;
●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 神志改变,如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
● 合并肺炎;
● 原有疾病明显加重。
四、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流感全身症状更明显,主要有三个特征:高烧(39-40℃)、疼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疲劳乏力。
五、儿童发热应对策略
定义:通常用腋温≥37.3℃或肛温≥38℃定义为发热。
分类:
低热:37.3~38.0℃;
中度发热:38.1~38.8℃;
高热:39.0~40.9℃;
超高热:≥41.0℃。
监测体温:推荐测腋温,根据病情轻重和体温变化决定测温频率。高热时每30分钟到1小时测一次,超高热时增加测温次数,中度发热每2小时测一次,低热每2到4小时测一次。
就医时机:
3月龄以内婴儿,一发热应及时就诊;
3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9℃且精神差,或发烧超过3天,或出现严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退热药选择:
2月龄以下禁用解热镇痛药;
2月龄以上,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6月龄以上,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避免退热药交替使用,不可用酒精物理降温。
六、流感治疗
强调“早”,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获得更好疗效。但48小时后的治疗也有益处。
七、流感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风险。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需两剂次(间隔≥4周),已接种过一剂或以上者建议接种一剂,8岁以上儿童仅需接种1剂。
个人防护:勤洗手,正确洗手;避免用脏手触摸眼、鼻或口;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少聚集,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聚餐;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增强体质与膳食平衡,科学饮食起居,积极锻炼身体。
通过了解流感知识,掌握儿童发热应对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健康。让孩子们远离流感,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流行性感冒诊疗指南(202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