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生说糖尿病
2024-10-31 10:05检验科 赵月
65岁的陈阿姨在不久前确诊为二型糖尿病。
陈阿姨在确诊前常年秉持不浪费的原则,即便已经吃饱,仍有“打扫剩饭剩菜”的饮食习惯。其次,因务农工作需要大量体力,使得陈阿姨从未意识到这样的饮食习惯有不妥之处。
然而,近期陈阿姨出现饭量增长,经常感觉口渴,脾气也较之前暴躁许多等表现。此外,还出现入睡困难、起夜频繁、精神萎靡等症状。陈阿姨最终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医院就诊,确诊二型糖尿病。经过相关治疗,她的血糖水平很快便稳定下来。
上述陈阿姨的诊疗经历在临床上并不是个案,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不适症状,由身体发出预警信息。但是由于大家对疾病的了解不够,常常被忽略。
下面,我们就通过本文为大家介绍糖尿病基础知识,并为大家列举相关症状,尤其是常被忽略的睡眠异常,也是身体在发出警惕高血糖的预警。
一、什么是糖尿病?
首先,糖尿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患病原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分为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糖尿病。
1、一型糖尿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主要是由于免疫介导胰腺β细胞的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从而引起高血糖。
2、二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为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是糖尿病中做多的类型,占90%以上,主要由于饮食、肥胖等环境因素诱发。特征为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缺陷及高血糖等。
3、妊娠糖尿病即孕妇妊娠期间出现的糖尿病,其特征为胎盘产生的激素导致胰岛素功能异常,产后大多数即可恢复。
4、特殊糖尿病多为肿瘤或基因病,其主要特征为胰岛B细胞功能基因缺陷,胰岛素基因异常,嗜铬细胞瘤、垂体肿瘤等。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高血糖都是其临床表现之一。但是,仅凭单次的指尖血糖高于正常范围就诊断患者为糖尿病,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血糖受我们的饮食、药物治疗等因素影响,或者当人体在急性感染期、急性创伤期时,会出现一过性高血糖。
二、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目前,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为肿瘤,其次是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其他意外死亡等。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国内外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且朝着年轻化趋势发展,使得世界卫生组织对这一疾病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高血糖可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延缓病情及并发症的发展。治疗方案需要不断调整,且极具个体性。关键在于管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协同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尤其当你患心脏病或中风的可能性比正常人要高五倍,同时还面临血管阻塞(动脉粥样硬化)和胸痛(心绞痛)的高风险。
三、如何确定是否得了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关于糖尿病的诊断,需要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得出。首先,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不典型症状还可能有皮肤瘙痒、饥饿、视力模糊、疲倦、口干、乏力、出汗、反复牙龈炎、泌尿系感染、伤口迁延愈合等症状。
其次,实验室检查血糖时,常用四项指标:
1、成人正常的空腹血糖范围为3.15~6.19mmol/L,该指标要求患者至少禁食8h,是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第一筛查项目。它方便、快速,但同时易受到饮食、药物的影响同时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2、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如果2次空腹血糖≥7mmol/L。该指标要求患者进食后2小时的血糖。主要用于观察糖尿病患者服用的胰岛素是否适量。
3、糖化血红蛋白是测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量,显示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程度。不受饮食、药物的影响。我国2020年版指南建议,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6.5%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4、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即患者服用75g葡萄糖后进行的一系列血糖监测。常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院检验科实验室严格遵从量值溯源体系,采用己糖激酶法(参考方法),对血糖进行检测。
四、如何对糖尿病进行健康管理?
糖尿病健康管理形象得比喻为搭上“五驾马车”,即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控制、血糖监测和知识教育齐头并进,才能实现血糖的有效管理。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服用降糖药治疗的同时,要注重生活的方方面面采取综合性、全方位的血糖健康管理措施。
五、家用血糖仪如何规范操作?
家用血糖仪监测的血糖值能够反映血糖的波动趋势。合理的血糖监测有助于糖尿病患者了解饮食、运动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血糖管理。如何正确使用家用血糖仪,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血糖结果的准确性,接下来就关于家用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和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1、取出血糖仪、采血笔、采血针、试纸桶,放在干净的桌面上,附近不要有电视、手机、微波炉等电子设备,防止干扰。
2、用温水洗手或消毒后必须等待完全干净后测试。
3、取出采血笔按装采血针,对深浅档次,注意数字越小扎的越浅,拉采血笔弹簧上档。第一次使用可以先调整到中间档位下次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调整深度。
4、打开试纸桶取出试纸,注意取出后马上盖好桶盖,不得长时间暴露空气。
5、把试纸插入血糖仪内,在取插试纸过程中手指不能捏拿吸血口和插头部位,手指温度会影响结果。
6、血糖试纸如需校正代码要求,必须校正血糖仪显示的代码和试纸代码一致,不一致时结果不准。
六、家用血糖仪有哪些注意事项?
1、试纸条要避免潮湿环境,应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用后密闭保存在原装盒内。
2、血糖仪允许运作的温度是10℃~40℃,湿度是20%~80%。太冷、太热、过高的湿度均可影响其观测值的准确性;避免将仪器存放在电磁场(如移动电话、微波炉等)附近。
3、取血部位消毒后会残留有酒精,因此,最好等消毒酒精挥发后再行取血。
4、定期清洁和保养机器,清除血渍、布屑、灰尘等。擦拭时不要使用酒精或其他有机溶剂,以免损坏仪器,可使用棉签或软布蘸清水擦拭。
参考文献:
内科学, 第九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手册[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7):717-74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3):249-26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21.13(4):315-409
国家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试行)[3].2010.12.30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1):15-2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血糖检测临床应用指南[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936-948